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482090/2024-00121 发布机构: 省科技厅
发文日期: 2024-07-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打造高能级科创高地 迭代升级新材料产业链

发布日期: 2024- 07- 12 09: 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答复意见: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46号提案的答复

浙科提〔2024〕292号

黄飞鹤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46号提案《打造高能级科创高地 迭代升级新材料产业链》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与省商务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经信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新材料产业是“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聚焦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近三年,在新材料领域部署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381项,财政补助经费15.2亿元,带动总研发投入91.7亿元,获国家项目支持46项,中央财政补助5亿元,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通过认定奖励、应用奖励和保险补偿项目补助经费1.62亿元,培育认定首批次新材料129项,支持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6个、关键基础材料项目20个。2017-2023年,新材料领域我省单位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2020-2022年,新材料领域产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148项,其中一等奖32项。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平台方面,新材料领域已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生产应用示范平台2个、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实验室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重点实验室10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67家。科技企业方面,新材料领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19家,培育国家链主企业1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3家,省雄鹰企业23家(占我省认定总数1/3)、隐形冠军企业88家、科技领军企业2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6家;新材料单项冠军企业34家,居全国第二;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28家,居全国第一。创新人才方面,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作用,引进培育一批领军团队、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在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等重大平台试点形成一批自主评审示范单位。近三年,新材料领域共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8个。

(三)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

一是政校企联动形成合力。根据省委省政府产业链“链长+链主”工作统一部署,成立省高端新材料集群建设工作组,明确14个省级单位和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等职责分工,配套组建专家服务团,加快推动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二是深入开展校地交流合作。建设新材料领域的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6个,浙江理工大学与柯桥区政府牵头共建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打造世界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浙江工业大学对接领域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在新型二次电池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磁性材料、稀贵金属提取等领域取得突破。三是完善材料学科专业建设体系。目前我省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等10个材料相关博士学位授权点,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依托新材料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进本科、硕士、博士体系化培养,聚焦新材料领域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四)以知识产权驱动产业升级

一是健全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建成16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实施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项目250余项,开放33个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和成果库,专利导航服务覆盖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专利导航重点产业全覆盖,为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指明方向、提供支撑。二是打造高能运营新平台。建设磁性材料等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创新构建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农创客知识产权服务基地等新型转化运营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37个。三是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打造高质量创新成果,截至2023年底,新材料领域有效发明专利42579件,同比增长18.2%。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收提案所提的宝贵意见建议,会同省级相关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围绕创新深化总要求,以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为载体,以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人才一体贯通为突破口,以承担重大任务的创新联合体为牵引,持续推动新材料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一)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协同创新

一是完善高能级科创平台布局。支持久立新材创建核能材料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浙江工业大学创建绿色化学合成与技术省部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高端氟硅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启动新材料领域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一批聚焦目标、强化优势、交叉融合的全省重点实验室。二是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能增效。推动甬江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天目山实验室聚焦高性能航空材料主攻方向,开展细分领域研究,2024年取得塑性陶瓷材料、耐温200℃以上高温树脂基体等重大标志性成果。持续推进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三是打造标志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全面落实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支持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绿色石化和磁性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向世界级集群提升,深入推进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组织实施新材料领域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持续开展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梳理,谋划布局一批项目,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二)深入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高端石化材料、高端合金与复合材料、磁性材料与磁技术等领域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关键基础材料项目,系统凝炼重大攻关任务,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战略材料的国产替代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快推动高端合金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材料高值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突破。围绕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融合,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

(三)深化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

一是强化新材料学科建设。完善新材料相关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统筹社会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二是推动高校院企人才交流合作。会同省教育厅实施校院企顶尖人才“互聘共享”,拓展人才交流的形式与范围,研究制订促进高校、科创平台、企业之间人才交流合作的政策举措。三是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省级人才计划向“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倾斜支持,围绕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制定紧缺人才目录,精准支持高校、科研平台等引育高层次人才。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一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制定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指导目录和应用推广目录,推动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单位,联合组建生产应用平台,促进新材料产用协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新材料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公共平台,探索建立新材料中试基地安全管理机制,打通科研到成果转化全链条。二是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强化与地方政府、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等主体和资源深度融合,打造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升级版和“浙江拍2.0”。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培养,构建需求导向的产学研合作通道,完善中介机构利益分享机制和积分评价机制,引导“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三是建立新材料产业专利转化应用平台。促进专利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支持企业开展新材料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专利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应用。

(五)加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共生生态圈

一是加快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省高端化学品、现代纺织、飞机复合材料、绿色石化等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主攻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取得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剂制备技术、专用纺织化学品、中机身壁板M4层级6m级试验件研制、石化工艺低耗能近零排放绿色成套技术等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推动创新联合体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科研平台为核心,结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合产学研,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光电功能材料、高端合金与复合材料、磁技术与应用等专题新组建一批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推进“项目群”攻关。三是完善新材料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新材料产业链“链长”企业,鼓励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并强化前沿新材料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并逐步拓展成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巩固并扩大技术优势。聚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研发,培育更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深入实施浙江“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小升规”“雏鹰行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

(六)进一步优化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

一是推动合作共享。加快“国字号”中欧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建设,推动布局一批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支持外商在浙设立研发中心、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探索扩大长三角联合攻关重大专项,开展跨区域联合攻关。推动省实验室、全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新材料科创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创新人才的开放共享。二是深化科技金融。高标准推进“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行动,引导各地开展新材料方向重点招引,组织认定1-2批省级外资研发中心,吸引更多新材料企业落户浙江。推进省科创母基金扩募,持续创新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探索推出新材料知识产权定向资产支持票据。建立高端新材料重点企业、项目、平台产业信息共享机制,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服务。

再次感谢对我省新材料科创高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科技厅重大处  潘熙萍

联系电话:0571-87054047   传    真:0571-87054677

邮    编:31000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7月4日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