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杭州样板
良法善治开新篇 村美人和绘新卷 业兴富民创新绩
  • 日期:2024-08-14 10:11
  • 来源:潮新闻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载体,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义乌李祖村考察时,对当地群众亲切地说:“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铿锵话语,语重心长。

近年来,杭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决策部署,率全国之先启动了《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立法调研,梳理总结乡村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深化“千万工程”、不断迭代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制度成果进行系统集成,探索构建乡村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去年8月1日,全国首部住建领域组织实施的关于乡村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标志着杭州乡村建设迈入到“良法善治”的法治轨道,也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添上了一抹亮眼的“杭州底色”。

起笔绘乡村新景:设计先行推动风貌蝶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村庄风貌、民居建筑、街边巷道的规划与设计无一不关系到乡村的发展和传承,对此,《条例》明确,应根据乡村建设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系统推进了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及重点地区村庄设计,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出台《杭州市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导则的目的旨在为全市村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指引,通过设计先行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此外,结合当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要求,市建委也以“房整整”“路美美”“线拉拉”“绿通通”等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集成开展了农房改造、道路提升、管线序化、绿道建设、河道景观优化等工作。

在今年杭州市第一期第二场“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中,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天乐就给出了一组让观众们眼前一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杭州已实施了67个行政村的杆线序化工作,累计已清废杆1553处,清废线286.6公里,多杆合一325处,多箱合一1848处,线路‘上改下’共76.1公里。”

如今,行走在这些村社田间,过去破旧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一扫而空,开阔的“天际线”映在村民们的眼眸中,化作盈盈笑意延伸至远空,成为了杭州振兴乡村之路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走笔强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改善人居环境

自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部署实施“千万工程”至今,杭州通过理念引领、建设兴村、机制创新形成了联乡结村、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乡村宜居宜业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条例》针对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沉淀”,又从中蕴育出了丰硕的理论、实践及成果体系。

例如,围绕污水处理,杭州遵循“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农村污水零直排村”概念,并出台全国首个《“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创建技术导则》,不断提升治理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

位于余杭区的鸬鸟镇雅城村,本应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水处理“终端”就已然变成了广受村民欢迎的“主题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与池塘亭台相互映衬,点缀着雅城村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生态画卷。

而在绿道建设上,杭州着力发展“绿道+”经济,以“生态道、健康道、智慧道、文化道、致富道”五道理念为引领,加入运动、休憩、娱乐、健身等元素,让乡村绿道成为联通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和商业网点的重要纽带。

坐落于萧山区的未来大地“柿来运转”绿道就凭借沿途设置的智慧数据采集杆,实现自动记录跑步轨迹、智能视频捕捉vlog以及健康测评等多种功能,深受老百姓和跑友们的喜爱,同时绿道本身又串联起了鸭棚咖啡、Hi稻星球、如意柿界、如意山房等各个景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工笔塑农房治理:系统谋划实现住有所安

农村住房是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农民群众居住品质。

而一直以来都在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展现省会担当的杭州,早在《条例》发布之初,就以“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为目标,先行先试,创新提出了让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的“四房”理念。

建房审批如何更加高效?通用图集怎么修改和推广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新建农房质量安全怎么把控?工匠如何科学管理,优秀工匠怎么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高质量推进农房建设管理,“选、建、住、管”一步都不能少。

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杭州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探索出“农房一件事”管理流程,打通农房审批、建设监管和确权登记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农民建房流程“全覆盖、全打通、全共享”。

审批全面“提速”,服务自然也要全面“提质”。最新编制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已同步上传至“智慧管家”平台,供建房百姓在线免费选用;市建委还进一步推动图纸下乡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图纸修改服务。

每年举办的乡村建设工匠技能竞赛,则通过大比武,结合积分制、信用制等评价和管理体系组合拳,培育了一批“会看图、会上网、肯钻研、善建造”的专业化队伍,为推进农房建设管理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

妙笔润人文沃土:传承利用激活历史记忆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文明资源。传统村落中既有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俗、歌舞、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乡村历史的“活化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一直着力赓续历史文脉,针对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保护、活化利用,《条例》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充分保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的同时,也让其在发展过程中既能“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又使文化“产之于民、用之于民”。

走进位于杭州西部的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粉黛黑瓦马头墙,老街小巷鹅卵石,百余座明清古建在这古水系流转不息间述说着千年的过往。

遵循《条例》提出的科学规划、整体保护、注重民生的方针,深澳村以“艺术赋颜、创业赋能”为主抓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古朴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建设村美是手段,促进致富是目标”的理念,在合理保护利用历史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古村的常看常新,深入挖掘人文、艺术气息,打造了“百匠艺术街区”,目前已吸引桐君谷、东鸟简餐、桐庐味道小吃馆、彩虹尾吧饮品店等80余家业态入驻,逐渐成为集田园风光、时尚休闲、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传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性休闲旅游地。

落笔厚群众福祉:良法善治护航乡村建设

二十年久久为功,二十年跨越发展。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后的新起点,也是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的关键一年。

以立法破题,杭州乡村建设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良法善治”的跨越,而今年上半年最新印发的《贯彻落实〈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2024年工作要点》,则为全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划好了“重点”,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计划表。

以乡村风貌整治为“关键词”,杭州今年计划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400个以上,和美乡村示范县2个,省级未来乡村30个。持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计划新启动创建17个,完成创建18个。

农房建设同样也是焦点,今年,杭州将进一步加强新建农房选址管理,新建农房4000户,实施农房宜居改造12000栋,同时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建设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等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农村住房,让“绿色低碳发展攀登行动”的触角向广大乡村延伸。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物流等同样值得关注,根据计划,全市今年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完成养护677公里;大力推进乡村地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全年新建农村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950个;实施西部区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政府办规范化村卫生室(站)提档升级覆盖率达到66%;推动乡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全年建设农村百姓健身房65个,村级健身广场8处等。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