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三个坚持”打造教育政务新媒体品牌
  • 日期:2023-11-07 11:30
  • 来源:省教育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多年来,省教育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聚焦教育中心工作,以政务新媒体“教育之江”为重要阵地,积极传递科学教育理念,发布权威教育政策资讯,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实效。“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用户数超过150万,综合传播力指数在全国省级教育部门政务新媒体中位居前列。

一、坚持立足阵地,当好教育信息“广播员”

(一)聚焦重大主题做优报道。围绕重大时事及教育工作主线,与时俱进、精心设置专题专栏。开设“主题教育进行时”专题,报道各地各高校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发布图文报道40余篇、短视频30余条;推出“杭州亚运精彩时刻”专题报道18篇、短视频26条,直击全省教育系统倾情投入全力以赴护航亚运会的精彩瞬间及背后故事,充分展现浙江教育人的担当与风采;持续开展“双减在行动”系列报道,通过220余篇报道(含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各地各校“双减”工作开展情况、特色做法,阅读量超过300万。

(二)聚焦重大政策权威发声。第一时间发布重要教育资讯,综合运用图文、视频、答问等,全方位解读教育政策,打造浙江教育政策第一权威来源。配合发布《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步推出图解版、问答版和视频版全方位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后,及时推出深度解读文章《新课标“新”在哪,“变”在哪?省教育厅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这么说》共3期,为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解疑释惑。

(三)聚焦重要节点绘新出彩。在开学季、毕业季、教师节、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富有浙江味、教育味、新媒体味的宣传作品。在寒暑假开设“多彩假期之趣味课堂”,约请一线教师、专家、教授为中小学生录制科普、体育、艺术、劳动等趣味课程93期,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超过12万;在高校毕业季,推出《“浙”一份毕业礼物,你收到了吗?》《毕业前“最后一课”,你们的校长说……》等报道20余篇,呈现“浙”里校园的温情时刻、“浙”些师生的动人情谊,上好不断线的思政课。

二、坚持民生为本,架好教育服务“连心桥”

(一)提升服务针对性。聚焦教师、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主要用户群体所需所盼,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浙里问学”免费在线答疑服务,更新“AI智能+志愿者教师”答疑功能,为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课后辅导服务,总访问量超过4000万人次;开通“浙江家长学校”,上线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优质资源200余个,推出“浙江省中小学家庭教育微视频系列讲座”25期,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提升服务时效性。每年高考、高中学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面试等教育考试结束后,及时上线成绩查询等服务功能,考生可第一时间通过“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查分。2023年高考招生录取期间,上线“一站式”网上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集招考资讯、历年分数查询、专家直播、云咨询、高校视频展播等功能于一体,总访问量超过300万。

(三)提升服务互动性。发挥新媒体特性,增加投票、投稿、点赞等功能,加强网民互动、促进民心相通。“寄春天 云踏青”校园春景专题,发布11个市共150余所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参与的“视觉大片”;“亲轻寒假作品展播”“多彩暑期生活图鉴”两个专题,发布全省中小学生投稿的日记、短视频、艺术和摄影作品等412篇(个);“教育之江”推出了专属卡通形象“之之”“阿江”,进一步提升了互动效果。

三、坚持协同发力,绘好教育宣传“同心圆”

(一)优化机制强动力。教育厅办公室(新闻办)统筹协调教育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教育厅直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成立数字媒体中心,负责教育政务新媒体日常运营,教育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协同做好素材提供、内容审核等工作。修订完善《浙江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务新媒体职责分工、内容建设、审核流程、运维管理、组织保障等,全方位提升工作规范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建强队伍提能力。以入选教育部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建成浙江教育融媒体中心,集舆情监测、选题策划、素材存储、传播测评等功能于一体,为教育政务新媒体建设提供强大支撑。落实业务培训,每年为采编人员开展新闻理论、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等业务培训。组建全省教育系统核心网评员队伍,常态化开设评论专栏,聚焦社会关心的教育话题,做好主动发声、热点回应、舆情应对等工作,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三)全域覆盖聚合力。组建浙江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教育局、90个县(市、区)教育局和109所高校,建立联盟内稿件互通、互转机制,最大限度聚合资源优势,强化传播效果。每月发布浙江教育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排行榜,每年评选浙江省优秀教育新媒体综合力十强、教育新媒体优秀案例、教育新媒体先进工作者,进一步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共同唱响浙江教育好声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