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政务新媒体立足“三农” 唱响浙江乡村振兴好声音 |
|
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权威发布、政务宣传、舆论引导功能,主动谋划布局、联动系统力量、推动变革创新,聚焦我省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工作,讲好新时代浙江乡村振兴故事,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矩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坚守舆论阵地,打造权威发声通道 坚持以“农”为根,发挥“三农”领域专业优势,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涉农新闻与资讯。一是聚焦“三农”中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重点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粮食生产、乡村产业、集体经济、未来乡村及农田建设等各项“三农”工作,做好全年计划、全媒体传播策划,及时跟进全方位宣传报道,第一时间权威发布“三农”重大会议、重要政策、重点活动信息。二是打造传播矩阵。通过与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专属频道,做好对口专题报道。发挥基层主力作用,为11个社区市农业农村部门配置天目云系统、浙农号后台权限,充分挖掘各地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典型经验。申请认证人民号、新华号,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浙报集团在内容生产、安全把关、媒体传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三是创新传播方式。通过长图、动画、H5等多种传播介质,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创新推出5期乡村振兴大礼包动画视频,围绕政策发布、荣誉表彰、成果展示等推出多组长图,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权威发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坚持服务“三农”,强化政民互动交流 坚持政民互动,着力抓好深度内容生产和互动形式创新,持续推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政务宣传产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一是深挖内容富矿。围绕重要农事和重大活动,策划推出“千万工程之浙江实践”“春备耕见闻”“一切为了粮食安全”等融媒体主题报道。开设原创评论栏目——《浙农观察》,紧扣主题教育、农博会、农家特色小吃、乡村数字经济、农民职称评审等“三农”热点推出评论文章,以鲜明的观点、敏锐的思考、朴实的文风打动读者,取得较好反响。二是拓展互动形式。策划实施浙江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评选等系列活动,茶博会和种博会期间开展粉丝互动活动,不断增强用户黏性,多方位、多渠道、多维度提升政务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三是放大品牌效应。聚焦擦亮“千万工程”品牌,组织开展“‘千万工程’20年 循迹溯源看变迁”摄影大赛,得到了全省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有4310幅作品报名参赛,优秀作品在公众号专栏展示,全面展现我省“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的生动实践以及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广受好评。 三、坚实修炼内功,提升政务宣传质效 坚持“打铁仍需自身硬”的理念,以数字化流程再造撬动内容生产体系、信息质量管控、采编队伍建设全面升级,大幅提升政务宣传工作效能。一是迭代采编体系。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融媒体云平台,推动编、审、签、发各环节有效融合,整合浙江农业农村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政务新媒体平台资源,支持线上实时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生产方式,实行中央厨房“一站式”运行,形成“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的政务信息内容生产体系,推动采编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不断跃迁。二是提升编发质量。制定出台信息发布审查、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落实政务信息“三审三校”制度,明确各单位政务信息管理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分级审核、先审后发,真正做到“谁起草、谁解读、谁负责”的相关要求,确保发布信息准确无误。三是锻造融媒“铁军”。组建浙江农业农村摄影和短视频专业队伍,不定期组织分享、交流活动,邀请社会各界摄影、短视频专业人士,积极提供“三农”摄影和短视频素材,建立专门素材资源库。积极探索政务新媒体采编团队化运作模式,加快采编力量的全媒体化转型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系统通讯员队伍,充分调动系统宣传力量,适时组织通讯员培训活动,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协同的政务宣传工作体系。 |
打印 关闭 |